第五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英国舰队(1)

字数:3385   加入书签

A+A-

    派遣军司令部里,西尾坐在正中间,听着板恒和岗村说着他们的计划,半天没说一句声。

    “大体上我们的计划就是这样,大将阁下怎么看?”面对板恒那咄咄逼人的问话,作为华中派遣军最高指挥官的西尾寿造,很想狠狠的给他一个耳光,但形势逼人,现在这里他说了不算。

    对板垣的问话,西尾寿造冷笑了声,“很好的想法,我这里预祝诸君早日得胜归来。”说完之后不再停留,转身就走了。

    “板恒君,你这样做会不会让大将阁下太下不来台。”岗村假惺惺的劝道。

    要说打仗什么的,板恒很勇猛,但做人嘛,他比岗村就差得太多了,这本来好好的一件事,西尾寿造要是一起加入进来,最少明面上也好很多,功劳这东西,还能少得了自已这几人吗。

    板垣征四郎一副华中最高指挥官的口气,“无妨,帝国就是有了这些人,才多长延误战机,这次大本营的意思,就是希望我们主动接过这副重担。”

    这里,板垣征四郎所说的计划,就是准备岗村这边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而第二十三军,则从南边开始往北进攻。

    岗村没再说这件事,而是问起了另一件事,“板垣君派出的谈判特使,谈的怎么样了?”

    说到这个,板垣就觉得丢人,这次不但没有谈出什么结果,还赔大了,日军在国民政府内潜伏多年的一号间谍失踪,现在还无下落,特使就一个人先回来了。

    见到板垣的脸一下变青,岗村没再问这个问题,知趣的低头装作看计划书。

    板垣的脸上连变了几变后,才慢慢说道:“蒋介石一口拒绝了,看来我帝国这次和苏俄的人对峙,他认为有机可乘,我看他的如意算盘打的太好了,以我帝国的实力,苏俄人想打也得掂量掂量。”

    说起这个,岗村也是满心怒火,“苏俄人这次我看也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看到我们这边战况胶着,这个对他们来说也是个难得的机会,以我看来,苏俄人是会动手的,现在没动,是他们没准备好。”

    板恒安慰道:“岗村君万全不用担心,我帝国外交部和德国政府正在密谈,到时可能会有大动作,苏俄人到那时,根本没心思和我们动手,他们自已就麻烦大了。”

    这件事岗村还是第一次听到,听后不由好奇的问道:“如果有德国出面牵制苏俄的话,我帝国蒙满边界无忧,对我等来说也是好处大大的,现在谈的怎么样了?”

    “我也是听一个朋友说的。”板垣一脸神秘的看着岗村,“德国的那位元首,现在正密谋着一件震惊世界的大行动,好象苏俄人也打算在里面插上一脚,虽然具体的我不清楚,但听他的口气,这事好象关系着整个欧洲的重新洗牌。”

    吸了一口冷气,岗村两眼一下瞪大,“板垣君,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个好时机,只要苏俄的事能放在一边,我帝国军队就能全力应付眼下的对华战事,这可是大好事啊!”

    “哈哈,是的!”

    两人相视看了一眼后,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只是,很快一份电报就打破了板垣征四郎和岗村所谓的大计划,南宁突然被章非占领,日军第五师团和二十三军军部以及一个旅团部队,被一分为二。

    板垣看着这份电报傻眼了很久,“岗村君,这下麻烦大了!”

    “这件事,必须报告给大本营。”

    “有理。”

    本来,英美之间在东南亚同样存在着竞争关系,双方的关系还不是很好。

    慕尼黑会议后,德国并没有象张伯伦期待的那样把自己的力量限于大德意志范围内,也没有象张伯伦期望的那样把侵略方向对准乌克兰。

    1939年11月,从各地来的情报表明,德国的进攻矛头不是指向东方,而是指向西方。

    1939年3月的布拉格事件终于给张伯伦推行的绥靖政策打上了句号。面对德国在战略上和军事实力上占据有利地位后所显示出来的咄咄逼人的气势,英国政府开始重新考虑其整个战略决策。

    英国明确与法国的同盟关系,重建中东欧的反德同盟体系,并与苏联进行结盟谈判,其欧洲政策逐渐由妥协为主调的绥靖政策转向以威慑为主调的强硬政策。

    外交战略的转变又带动了军事战略和军备政策的转变。

    布拉格危机后,英国着手组建大规模的远征军,把履行欧洲义务作为陆军的主要战略任务;

    空军又试图重新取得对德的轰炸机优势;英国的国民经济开始转入战时轨道,这一切意味着英国已切实地从准备战争的角度来对待欧洲的危机,英国大战略的这一转变极大地影响了它的远东政策。

    这种影响典型的反映在海军战略的转变上,英国逐渐地把海军的战略任务集中于欧洲。

    20年代,派一支大舰队到远东制服日本是海军的主要战略任务,30年代初,这一战略开始受到怀疑,海军部的一些人认为,英国海军无力同时对付东方的日本和西方的德国。

    但由于当时欧洲的威胁尚外于潜在状态,远东的威胁则较为直接,此种战略并未受到根本的动摇;

    30年代中期,英国仍认为它有能力派一支大舰队到远东去对付日本。然而,慕尼黑会议后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由于欧洲实力对比的剧烈变化,欧战已迫在眉睫,英国需要考虑收缩它的防线,把力量集中于欧洲。

    1938年11月,新任海军大臣斯坦尔普提出:“1937年5月向自治领作出的承诺应予修正”【本书三江阁首发】[www.sanjiangge.com][m.sanjiangge.com]。

    1939年2月,外交部要求派舰队到远东作为外交的后盾,海军部予以回绝。

    法国也向英国施加压力,它表示“如果(英国)舰队驶往远东,法国将撒手不管中欧和东欧的抵抗”。

    1939年3月,参谋长委员会在一份备忘录中要求“英国派往远东的舰队的规模应视我们的资源和欧洲的形势而定”。(未完待续HC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