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养老阁

字数:4316   加入书签

A+A-

    第二章养老阁

    “日你锅敲,你干什么?你想死啊。”

    老田把我拉倒没人处,一把把我甩在地上,因为刚才的惊吓,此刻我浑身发软,竟然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爬不起身来。

    在地下喘息了一会儿,我方才站起身来看着老田一字一句的道:“那老太太还是个活人啊。”

    老田一听,用手指着我道:“啧啧啧,我日你锅翘,我就晓得你要说这句话,你刚刚要是在灵堂之中说出来,你就摊大事了。”

    我据理力争道:“能摊什么大事,那王老太婆就是个活人,这不是埋活人吗。”

    老田叹了一口气,想组织一下词句把事情给我解释清楚,可是他一个糙汉子,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只说出来一句:“日你锅敲,我懒得跟你争,入乡随俗老子一个犁田扒地的都懂,你个文化人应该比我还懂,养老阁你听过吗,没听过就好好看着,我们牯鸡村就这风俗。”

    老田说完,直接撇下我回王家了,看来他还有点生气,我站在夜色之中,寻思良久,终不知道养老阁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丧葬习俗,养老阁三个字之前记得曾在书中有过一面之缘,到如今想来,竟然模棱不清。

    对了,还有一个人或许能救王老太婆,想到此间我顿时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奔回王家,找到了来王家帮忙的奕秋,今晚的奕秋卸了工作装,一身村姑的打扮,系着围腰,戴着袖套,可是即便如此,也难掩她的秀美,她的美已经和这云贵的山水融在了一起,她穿啥像啥,皆备神韵。

    “韩老师,你有事?”

    我把奕秋拉到没人处,奕秋捋了捋头发,笑着对我说道,夜色之中我看不清楚她的笑容,但那一定极美。

    我把我对老田说的话重新对她说了一遍,并请求她,这个村子属她文化最高,又是本地人,与大家伙儿最亲,请求她救救王老太婆。

    哪知奕秋听后,嗤笑一声道:“韩老师,我觉得老田说得对,入乡随俗最好,譬如西藏的天葬,江南的悬棺,我们都得选择尊重,还有奕秋奉劝韩老师一句忠告,外来之人即是客,且随他乡风水俗,而且丧葬习俗,乃是民间之大忌,韩老师还是少问为妙,否则惹祸上身,恐会埋骨他乡啊。”

    奕秋说完直接回去了,连续吃了两个闭门羹,我清醒了不少,奕秋那句丧葬习俗乃是民间大忌,外人不可多问,彻底的点醒了我,我此刻方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可是心中又涌起深深的不甘,那毕竟是个大活人呐,这种丧葬习俗和裹小脚一般,都是毫无人性的陋习。

    哎,万般无奈之下,我只有叹了一口气,返回了王家,王家大院之中,那些帮忙人有说有笑的干着手里头的活,那三五个一群,斗地主或者玩五朋友的牌友,耍得正嗨。

    我透过灵堂的大门,看着灵堂之中,王家老小生人作死别的情景,心中百感交集,唱血河经的先生已经改唱《葬骨经》,铛磁,铛磁,铛铛磁的锣鼓声响,此起彼伏,一波接一波。

    十点之后,灵堂之中开始了散花,此散花非彼散花,这所谓的散花乃是丧葬习俗之中的一个流程,就是唱些好口彩,讨些吉利,先生刚把香点上,灵堂之中就传来老田的声音:“散花散花,我散洞门那一家……”

    之后许多人都加入了这个流程之中,奕秋也加入了,她看着大伙唱道:“散花散花,我散天下黎民是一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今晚的奕秋特别美,竟让我生出了终老此间,再不回那垆边人似月的江南了的感觉。

    之后是孝歌,唱孝歌的多是老一辈的人,他们的歌声词句之中,多蕴沧桑之味,生活巨变之艰难,以此来送“死者”最后一程,孝歌范围很广,可唱与死者生前的交情,各种事情,歌声悠远浑厚又绵长与江南的细语侬词比起来,又是另一番风味。

    十一点的时候,离子时近了,那院子之中打牌耍玩的汉子,放下了手中的牌,相呼着出去了,没多久扛回来两根龙杆。

    龙杆也叫抬龙杠,江西那边叫做二龙杠,乃是抬棺之工具,两根抬杠上各有两个支点,各个支点再下分两次支点,然后每个支点由两个人用肩膀扛起,一般由三十二人或者六十二个人组成抬棺队伍,而且抬棺队伍颇有讲究,未抬过棺的青年人,一般不会被选入,因为民间传说,未抬过棺的小伙青年,第一次抬棺之时皆会如负山岳,行三步如行万里。

    龙杆抬回来不久,就听见阴阳先生一声高唱:“子时已到,出棺!”

    听闻阴阳先生的喊,外面随即响起了炮仗,噼里啪啦的火炮声夹着着忽隐忽现的火光,在这夜色之中划出一道异国他乡的风俗民情之光,我总感觉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炮仗响起的同时,那几个扛龙杆的汉子,一起涌入灵堂之中,将穿有钢丝的大麻绳绑缚好之后,大喊一声:“嘿哟,起!”然后沉重的柏木棺在这些有力的后生汉子肩上缓缓地升起来,棺材抬出大门之时,忽闻后面一声声悲哭抢地,有孝女哭道:“月亮弯弯照石崖(崖:这里方言读作ai),听到婆家过礼来,提起帕儿揩眼泪,哩哩啦啦转回来,我的娘啊,在生之时的……”

    这叫哭丧,在抬棺出大门之前,孝女倚门哭三声,以示痛心,之后众人将孝女扶起,阴阳先生嘱咐一帮忙人看好灵堂之中的七星灯之后,带着孝子和孝女去了村头路口准备下一个流程,孝子接棺。

    七星灯非常的重要,据说可照亮阴间之路,令亡灵不至迷途,从葬礼开始之时,到死者入土为安,皆不能熄灭,所以阴阳先生留了牛犊子守七星灯,帮忙人跟着抬棺的队伍一起送王老太婆上山。

    抬棺队伍抬着棺材经过村口之时,孝子和孝女早已等在那里,身下铺着豆草包谷杆之类的东西,双手掌心向上,五体投地之势拜之,抬棺之人抬着棺材从孝子孝女身上过,此乃孝子接棺。

    之后孝子杵着孝棍,快速爬起,奔在抬棺队伍的前头,每逢路口,爬坡过坎之处,转身对抬棺之人行半跪之礼,道路难行,请他们多多费心费力,阴阳先生随即撒下一路的买路钱,如此这般,直到到达目的地,王老太婆的的养老阁要建在牯鸡村后山的凉水井山头,我们到那里之时,子时已过,将棺材停放在旁边,阴阳先生说的是子时出丧寅时下井,此时开井的弟兄们正忙得汗水八颗八颗的淌,我们稍作歇息只要等着寅时到来就好。

    开井下井,皆是贵州一带方言,开井指的是挖墓坑,下井则是将棺樽放入墓坑之中,开井的弟兄们一阵忙碌之后,在寅时之前将井开了出来,寅时一到,在阴阳先生的指挥之下,众帮忙人将王老太婆的棺樽放进了墓坑之中,此时孝子向阴司买地。

    由一人,扛一把锄头,沿墓地周围走一圈,边走边挖下交界,孝子执冥钱跟后,扛锄头之人每下一锄,即喊一句“卖地”,孝子跟后,撒下冥钱,并喊:“买地,给我母亲买地。”如此下来,这块墓地算是向阴司所买,归于王老太婆,之后就是撒五谷,撒五谷请的是村子里的刘老爷子,刘老爷子准备了一个灰色的布袋,将五谷(稻、黍、稷、麦、菽)放于布袋之中混合均匀,伸手去布袋之中抓出一把五谷,撒出去,同时喊出撒五谷口诀:奉请九天玄女,勒敕五谷,子孙得福,子孙得禄,子孙得寿。

    之后刘老爷子向前行一步,抓一把五谷撒出去,同时喊出口诀,一把五谷撒出去,千灾万祸尽消除,一撒天天清,二撒地地灵,三撒人常生,四撒水朝堂。

    然后向东撒一把,同喊出口诀,一撒东方甲乙木,从今房房皆发福,向南方撒一把,二撒南方丙丁火,子孙房房发家伙。向西方撒一把,三撒西方庚辛金,子孙万代发万金。向北方撒一把,四撒北方壬癸水,金珠财宝谷丰堆,再向墓地中央撒一把,五撒中央戊己土,子孙富贵寿彭祖。

    刘老爷子撒了一圈五谷之后,布袋之中还剩余一些,他抓起五谷,撒入地上,扯长了那种吆喝的调子喊道:“一把五谷撒入地,代代子孙财如意,一把五谷高高撒,代代子孙皆中举。”

    孝子半跪谢之,并道:“借刘老爷子吉言。”

    如此撒五谷的流程算是完成了,之后就是孝子背土。

    民间对孝义极为看中,孝子背土的习俗,来自于背土葬双亲的典故,现在多流行于形式,由孝子将衣服卷起,让人捧一捧土盛于其中,孝子背此土倒于棺樽之上,并哭喊:“母亲,孩儿背土埋你了。”,这之后一切流程基本完结,此后就由孝子送饭百日,每送一次饭,就垒加一块砖,直至将墓坑完全封死,王老太婆饿死于墓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