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之晋国(续)

字数:10801   加入书签

A+A-

    5外交

    在西周时代,晋国是周朝北部重要封国,为抵御戎狄的重要屏障。进入春秋以后,晋国不断并吞周围的诸侯小国与戎狄领地,实力大增。齐桓公去世,晋国进入争霸行列,文公时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国,跃升为诸侯霸主,开始长期主导华夏诸侯的政治。

    齐国

    齐国是周朝的母舅之国,其始封君姜太公之女邑姜便是武王正妃,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在西周时,晋齐君主曾同事周康王。双方不仅是同僚,也经常通婚,献公时的太子申生和穆姬之母就是齐女;文公流亡齐国期间,齐桓公对他礼遇有加,并将女儿嫁给他。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出现君位之争,其霸业衰落,从此进入到晋楚争霸时代。此后的齐国虽然为晋的盟国,但又欲挑战晋国的霸权,双方最终景公时期发生鞍之战,齐国战败。此战之后,身处海滨的齐国虽然表面亲晋,私下却极力扩张其在东方的势力。晋国自平公以后,内部卿大夫斗争激烈,齐国便开始以东方霸主自居,并多次与周边小国盟会。

    秦国

    秦国在东周才立国,其始祖因助平王有功而封为诸侯,获赐周室故地。到献公时期,晋国向西用兵取骊戎之地后,两国领地有所接触,并开始互相交流。一方面两国长期通婚,成语“秦晋之好”就是形容双方的联姻。惠公、文公则是由因秦穆公的帮助才得以即位;另一方面,随着两国领土的扩张,也面临着冲突。文公去世后,一心求霸的秦穆公乘晋国国丧伐郑不成,被晋国先后在肴之战和令狐之战中击败。两国自此由原本的友邦变成敌对,秦国开始联楚及勾结北狄来打击晋国。在景公和厉公时代,晋国多次被秦、楚合击。忍无可忍的厉公派吕相出使秦国,送出著名的吕相《绝秦书》为战书,联合齐、宋、卫、郑、曹、邾和滕共八国之师伐秦,在麻隧之战中大败秦国。秦经此一役,几世不振,元气大伤,从此不再对形成晋国西部威胁。两国对峙了八十多年后,到平公十一年(前547年),才在长期居于晋国的秦景公之弟后子针的调解下恢复关系。

    楚国

    晋、楚在西周时也曾为同僚。进入春秋后,楚国积极向北扩张,两国因为利益而发生战争已是不可避免。但文公流亡国外时,曾在楚国受到楚成王的礼遇,文公没有好的理由和楚国开战。直到宋国亲晋叛楚后,楚国发兵攻宋,晋国便以救宋的名义同楚国交战,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晋国从此确立了霸权,原来亲楚的郑、鲁等国都选择了和晋国结盟。此后的百多年间,晋楚两国多数爆发大战,但两国实力相差不大,双方都没有办法完全压过另一方。到春秋后期,晋国内部的斗争激烈,无暇对外争霸,便与楚国签订第二次弭兵之盟,自此退出争霸的舞台。

    由于晋楚长期对峙,双国那些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大夫或家族往往会选择逃往敌对国家,以保存自己,成语“楚材晋用”就是指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的典故。比如晋国的伯宗被三郤所害后,其子伯州犁便逃往楚国为官;而仕晋的苗贲皇、申公巫臣原本都是楚臣,因为家族被灭或与权贵不睦才出走他国。

    与戎狄的关系

    晋国与北方的戎狄毗邻。戎狄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当时对非华夏族群体的通称。这些戎狄部落有些很早就已居于晋国周边,有些则是受平王东迁的影响迁徙而至。

    条戎、奔戎及北戎

    位于晋国和王室之间,活动于今山西绛县、夏县,中条山附近的条戎与奔戎是最早和晋国接触的。在西周晚期的周宣王三十六年(前792年),晋穆侯随周宣王伐条戎、奔戎并最终获胜。

    北戎则是活动于今山西和河北北方的山戎,其最大的一部又称无终。晋穆侯在位期间曾大败北戎。穆侯以后,齐桓公率诸侯将多次侵犯北燕、邢、卫的北戎击溃,北戎至此衰落,并服于太行山一带的赤狄。北戎在悼公时一度与晋国和谈并达成近三十年的和平,直到无终联合狄戎各部攻击晋国为止。这次战争中,晋国改用步兵大败联军。

    白狄

    对晋国最有威胁的要数白狄,这支狄族散布于今陕西境内的黄河沿岸一带,是曾摧毁西周的犬戎别部。春秋以后,白狄逐渐分为两部:一支仍居原地;一支则越过黄河进入河北正定一带。自晋献公以来,晋国多次与坚守故地的白狄发生战争。晋成公以后,在晋秦两国的夹击下,这支白狄不得不一时服晋。

    向东发展的白狄后来又分为鲜虞、肥和鼓三部。其中以鲜虞最强,其余两部都臣服于它。第二次弭兵之盟以后,中原战事告于平息,控制晋国的政权的六卿便向东北扩张以增强各自实力。肥国首当其冲的被中行氏所灭,并在接下来的三年间,又多次围攻鲜虞并迫降鼓国。鲜虞由此羽翼尽去,但其实力仍强,晋国多次被其攻击,损兵折将不在少数。鲜虞甚至于定公六年(前506年)仿中原制度建立的中山国,受到范鞅与卫国联军的攻打。十年后,晋六卿内乱,中山国参加了齐、鲁、卫三国攻晋的行动以救范氏、中行氏。进入战国以后,中山成为除战国七雄以外的北方强国之一,并持续对三晋形成威胁。

    晋国和白狄虽曾多次发生战争,但双方的关系也一度良好。骊姬之乱后,晋文公流亡白狄部落达十二年之久。厉公时期,白狄受到秦景公的欺骗,愤而之下选择与晋国结盟。

    赤狄

    赤狄是除白狄以外较有实力的一支,主要分布于今山西东南的方山、盂县、昔阳、武乡一带。它们在晋献公时又称“东山皋落氏”,一度严峻威胁著晋国。晋文公时先后在勤王成功后获得天子所赐的南阳之地,再加上通过战争获得的五鹿,对赤狄形成了包围之势。晋襄公以后,赤狄便分裂为潞氏、甲氏、留吁、铎辰和啬咎如五部,其中以潞氏最强。晋成公还将女儿伯姬嫁给潞氏君主婴儿为夫人。由于婴儿性格懦弱,大臣鄷舒擅权,他不仅弄伤婴儿眼睛,还将伯姬杀害。晋景公大怒,命荀林父灭潞氏,婴儿也被俘虏。第二年,晋国又连接灭掉了赤狄余下四部。赤狄灭亡后,其残余一部分华夏化,另一部分则北奔,后来形成了汉朝时的高车族。

    狐氏戎

    狐氏戎主要活动于今山西太原以西的吕梁山,是晋国始祖唐叔虞流落到戎人地区所出的后代,狐氏大戎与晋国的关系较好,晋文公的母亲大戎狐姬便是狐氏戎女子,狐突和狐毛、狐偃父子都在晋国为官,是文公、襄公时期有影响力的家族。

    骊戎

    位于今陕西临潼一带的骊戎跟晋国并不接壤,但晋国在献公即位的第五年就灭骊戎,取骊姬而归。骊戎由此成为晋国的飞地,直到十多数年后,献公灭掉虞、虢、耿、魏等国才将晋国本土和骊戎之地相连。

    陆浑之戎

    陆浑之戎也是一度强大的戎族,原居于今甘肃敦煌一带的他们在西周时与周宣王所率的南国之师战于千亩,周师损失甚大。晋惠公被秦国打败后,使计诱其东迁于伊川(河南嵩县),因伊川位于晋国境内黄河之南,故又称“阴戎”。东迁的陆浑之戎从此成为了晋国附庸,其后又分裂为居于西部的“姜姓之戎”和居于东部的“允姓之戎”。晋国自平公以后,霸权日衰,陆浑之戎改与楚国亲近,最终被晋荀吴所灭。

    其他

    其他较常见的戎狄部落还有居于今山西平陆一带的茅戎、居于河南伊水、洛水附近的伊洛之戎。这些戎狄除鲜虞所建的中山国以外,剩下都被晋国所灭,其部众成为了晋国的人民。

    6经济

    农业

    晋国本是建于夏虚,即夏朝的故地,为中华文明发祥地。当地在晋国立国前便存在了已发展很长时间的古唐国。而晋国又为善农的周人所建,周人的祖先是后稷,其善播百谷,为唐虞时代的农官之长,故而晋国在农业发面甚有经验。由于西周时代的晋国地域狭小,发展不大。至晋文公时代,由于领地的不断扩张,以及诸侯霸主的地位获得了大量贡赋,令境内农业规模迅速发展和繁荣起来。

    据古籍《世本》的记载,古人最早使用的农业工具是神农及尧舜时代所发明的耒(lěi)和耜(sì)。所谓耒,是木制的尖刃,形似一端被削尖的木棒;耜则为木、骨等材料打磨而成的平刃农具,状如大铲。由于技术的革新,到商周之际,原为其材料为木、骨的耜头也便改以青铜所制造,这即是现代所称的铲,当时则叫做“钱”。与此同时,耒则演变成为犁。到春秋后,当时的主要农具还有锄,这些当时社会所常见的器物也反映于当时人们的命名风格上,如晋大夫伯宗之子伯州犁;甚至莒国还有国君为莒犁比公,其本名又做买朱锄。除此之外,晋国所见的农具尚有镢和夯锤。

    由于犁的出现,农业技术也就逐渐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向着深耕细作发展。最初,人们还只是用人力来挽犁,在春秋中后期晋国早出现了牛耕。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在政治较量中失势后,其原用作祭祀的牲牛也被迫成为从事农耕的役畜。

    手工业

    西周时代晋国的手工业发展如何还所知甚少。进入春秋时期后,社会有所变革。晋文公即位后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其主管为大司空。政府直接控制手工业的生产,而工人则是以世袭的方式来传承。官营的手工业以生产兵器、战车、铠甲等战争用具和社会上层必需的礼器、食品、服饰和钱币为主。而建筑领域则以庶人为主体,再辅之专业的工匠。

    除官营的外,晋国还存在着由势大贵族私营的手工业,通用于其家族来建宗庙和铸祭器。贵族掌握的手工业虽然在性质上与国营的手工业相差无几,但不可以称为“官营”。此外则还有民间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生产,主要是种桑采麻与养蚕织帛。到春秋后期,社会继续变革,伴随贵族私营手工业兴起的则是官营手工业的衰落。于是晋悼公实行“公无禁利”的政策,从此庶人也可以弃家从工,到战国初期便有了以盐铁致富的工场主。

    战国的《考工记》所载的手工业有三十余个工种,自文献与出土文物来看,晋国的手工业是分为金属冶炼、纺织染色、制革、制陶、车船、制盐、营业和玉石漆器加工八种。[17]

    商业

    在春秋早期之前,实行的是“工商食官”,商人和工人都属于政府管理,并且是一种世袭的制度,居住于市井之中,不得随意改变职业和迁徙。春秋以后,已经开始出现私营商业,那些成功的商人的政治地位也较高,能像外交人员一样到处活动。商业的发展对旧有制度的冲突也是巨大的。其中最为突出的便为土地成为了商品。晋悼公时期的魏绛劝悼公与北戎谈和的建议中就一条是“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到三家分晋之际,则又出现了私人间的封地交易。

    货币

    主条目:布币

    晋国使用的货币主要为海贝和布。贝的单位为“朋”,一般要十枚贝为一朋。由于贝产于海滨,处于内地原晋国并不易获得,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的流通量也增多,海贝已经供应不足了。于是改用骨或玉仿制成贝的形状。另一种布币实际就是种名叫铲的农具,西周时又称之为钱或镈,布即是镈字的假借。[18]

    7历任国君与中军将

    国君

    君主——名——在位年数——在位时间——备注

    唐叔虞——?——?——?——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

    晋侯燮——?——?——?——唐叔虞子

    晋武侯——宁族——?——?——晋侯燮子

    晋成侯——服人——?——?——武侯子

    晋厉侯——福——?——(?-前859年)——成侯子

    晋靖侯——宜臼——18——前858年-前841年——厉侯子

    晋僖侯——司徒——18——前840年-前823年——靖侯子

    晋献侯——籍——11——前822年-前812年——僖侯子

    晋穆侯——费生——27——前811年-前785年——献侯子

    晋殇叔——?——4——前784年-前781年——献侯子,穆侯弟

    晋文侯——仇——35——前780年-前746年——穆侯子

    晋昭侯——伯——6——前745年-前740年——文侯子

    晋孝侯——平——16——前739年-前724年——昭侯子

    晋鄂侯——郤——6——前723年-前718年——孝侯子

    晋哀侯——光——9——前717年-前709年——鄂侯子

    晋小子侯——?——4——前708年-前705年——哀侯子

    晋侯缗——?——26——前704年-前679年——鄂侯子,哀侯弟

    曲沃桓叔——成师——15——前745年-前731年——穆侯子

    曲沃庄伯——鱓——15——前730年-前716年——桓叔子

    晋武公——称——39——前715年-前677年——庄伯子,前679年灭晋侯缗,沿用曲沃武公纪年

    晋献公——诡诸——26——前676年-前651年——武公子

    奚齐——?——1——前651年——献公子

    卓——?——1——前651年——献公子

    晋惠公——夷吾——14——前650年-前637年——献公子晋怀公——圉——1——前637年——惠公子

    晋文公——重耳——9——前636年-前628年——献公子

    晋襄公——欢——7——前627年-前621年——文公子

    晋灵公——夷皋——14——前620年-前607年——襄公子

    晋成公——黑臀——7——前606年-前600年——文公子,襄公弟

    晋景公——据——19——前599年-前581年——成公子

    晋厉公——寿曼——8——前580年-前573年——景公子

    晋悼公——周——15——前572年-前558年——襄公曾孙,灵公弟桓叔孙

    晋平公——彪——26——前557年-前532年——悼公子

    晋昭公——夷——6——前531年-前526年——平公子

    晋顷公——去疾——14——前525年-前512年——昭公子

    晋定公——午——37——前511年-前475年——顷公子

    晋出公——凿——23——前474年-前452年——定公子

    晋哀公——骄——18——前451年-前434年——昭公曾孙,顷公弟戴子孙

    晋幽公——柳——18——前433年-前416年——哀公子

    晋烈公——止——27——前415年-前389年——幽公子

    晋孝公——颀——32——前388年-前357年——烈公子

    晋静公——俱酒——8——前356年-前349年——孝公子

    中军将

    晋国中军将

    正卿——姓——谥号——时间

    郤縠——姬——?——前633年—前632年

    先轸——姬——?——前633年—前627年

    先且居——姬——?——前627年—前622年

    狐射姑——姬——?——前622年—前621年

    赵盾——嬴——赵宣子——前621年—前601年

    郤缺——姬——郤成子——前601年—前597年

    荀林父——姬——中行桓子——前597年—前594年

    士会——祁——范武子——前594年—前591年

    郤克——姬——郤献子——前591年—前587年

    栾书——姬——栾武子——前587年—前573年

    韩厥——姬——韩献子——前573年—前566年

    荀罃——姬——智武子——前566年—前560年

    荀偃——姬——中行献子——前560年—前554年

    士匄——祁——范宣子——前554年—前548年

    赵武——嬴——赵文子——前548年—前541年

    韩起——姬——韩宣子——前541年—前514年

    魏舒——姬——魏献子——前514年—前509年

    士鞅——祁——范献子——前509年—前501年

    荀跞——姬——智文子——前501年—前492年

    赵鞅——嬴——赵简子——前492年—前475年

    荀瑶——姬——智襄子——前475年—前453年

    赵无恤——嬴——赵襄子——前453年—前425年

    魏斯——姬——魏文侯——前425年—前403年

    参考资料

    1.晋侯燮.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10-30]

    2.晋国.维基百科第一段[引用日期2014-10-30]

    3.春秋五霸.百度百科五霸九说[引用日期2014-10-30]

    4.晋献公.百度百科第一段[引用日期2014-10-30]

    5.晋襄公.百度百科第一段[引用日期2014-10-30]

    6.晋齐鞌之战.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10-30]

    7.晋楚争霸.百度百科晋楚争霸之鄢陵之战[引用日期2014-10-30]

    8.晋悼公.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10-30]

    9.晋悼公新政.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10-30]

    10.晋国末期大事年表(前453年~前349年).百度晋国吧[引用日期2015-04-21]

    11.古本竹书纪年辑证:韩姬弑其君悼公.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5-03-16]

    12.求各诸侯国国号由来.百度晋国吧[引用日期2015-07-12]

    13.桐叶封弟.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10-30]

    14.晋国终极疆域(虎公:晋国诸卿家族史下部).百度晋国吧[引用日期2015-05-4]

    15.《晋国史纲要》第十二章五、城市的兴起第207页

    16.《晋国史纲要》第十四章晋国的各种制度一、宗法制度

    17.《晋国史纲要》第十一章手工业的发展第161页

    18.《晋国史纲要》第十二章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二、金属货币的铸行SJGSF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