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第156回 家和万事兴

字数:4582   加入书签

A+A-

    话说emily和张军回到上海后,经常会促膝而谈,深感父母的不易,发誓一定要尽快在上海买房,接老人过来安住。

    张军的生意做得很好,良性运转。ily加入某美术协会,干得很开心,闲暇之余跟张军一起打理生意,跟客户打成一片,可谓门庭若市啊。

    小两口感情一直不错,很快便领证了。回到美国后,一家人很喜欢张军,热情招待他们。

    提到张军的家庭,emily总是说一家人对她很好。父母说下次到中国一定去拜见亲家母。他们俩忙说不用了,可他们懂得礼尚往来,非要去。

    这下两个人可急坏了,行程劳苦,家境贫寒,父母见了该不放心了。

    看两个人如此执拗,便知其中有蹊跷。逼问下才知晓情况,很不放心,为女儿感到不值和担心,不过想到家人老实,张军人能干,也不错,希望女儿能过好。

    半年过去了,房子弄好了,公婆也接过来。ily有孕在身,正好能过来照顾。

    刚开始大家很客气,公婆一心照顾儿媳,喜欢得不得了,总是满脸堆笑。ily心疼公婆,对他们关爱有加,家里洋溢着甜蜜和温馨。张军别提多开心了,放心得去干自己的事情。

    可好景不长,毕竟习惯不同,文化不同。ily尽量将就,可时间久了不能再忍了。

    每天早晚都是熬粥吃饼就咸菜,emily想吃菜,专门炒个菜,但炒得太烂,没有营养,也难以下咽。中午一直都是面食,放一点点菜。

    emily说营养很重要,每天都要吃菜和水果的,何况现在还怀着孕呢。二老说已经不错了,他们在家夏天种菜就吃点,冬天就土豆和白菜将就,吃菜无所谓的。

    emily无法忍受这样的饮食,自己去买菜,他们坚决不让,怕动了胎气。ily有点不耐烦了,你们做得没营养,还不让我自己做,这是要坑人吗

    公婆还格外固执,担心她,非拉着不让她动。ily实在是忍无可忍,很严肃地跟他们理论一番,气急败坏地回屋里躺下了。

    老人也很生气,一天伺候她,对她百依百顺,不让她干活是怕她累着,结果却招来如此无礼的谩骂和不理解。

    双方都很气,家里一下子变得冷寂很多。张军到家,马上嗅到异样的味道,两边都劝不到。ily说不是谁错的问题,是无法一起生活。

    张军也早就料到会过不到一起,可眼下怎么办呢就一套房子,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孕妻,不可能让父母回去,emily也没个地方去,小果家也不好常住。

    他呆呆地坐了很久,后来emily跟他讲,她去他公司住,她喜欢跟人们说话,家里太憋闷了。

    张军说条件不行啊,没有家里方便。

    emily认为开心和自由最重要,在公司可以跟很多人交谈,想吃什么,去哪里玩,只要跟他说一声就好。在家里,实在是太不自由了。

    张军想想也好,去跟父母沟通。老两口这下可真不高兴了,就这么点小事就决定搬出去住,那还不如他们回家,给他们腾开呢。

    有了媳妇忘了娘了,什么都听媳妇的。ily理论,张军强拉住才作罢。

    他跟爸妈解释了很久,emily跟你们在一起什么都不习惯,她那么爱玩,在家里跟你们也没有太多共同语言,心里对你们还是很尊敬的,希望不要误会。

    emily走的时候,跟二老亲切道别,说都是自己不好,惹他们生气了,很爱他们,会经常回来看二老的。

    emily轻松、真诚的一番话让他们释怀了,倒是觉得自己太小气,原来emily是有事说事,不往心里去的人。

    亲切道别,拥抱泪奔,一家人的心又紧紧地连在一起。

    话说emily到公司住后,还真是开心,每天都会跟客户聊天解闷,一来客户维护好了,二来自己心情倍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emily的身子也逐渐笨拙,随时都有可能去医院。ily终于搬回去了,还是那么不自如,老人也不容易,将就下吧。

    到医院后,争执不断,公婆担心她生孩子会痛,孩子可能也会危险,一再要求剖腹产。ily实在不理解,顺其自然就好,干嘛非要逆着来呢。再说顺产对孩子智力、肺部等都好,坚决不同意。ily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的肚子自己说了算。

    她如愿顺利产下男婴,一切都好。ily又不理解了,自己有奶,干嘛非要喂奶粉呢emily要用尿不湿,他们是坚决不让,怕孩子捂着难受,棉尿布舒服。

    大人孩子一切事情都弄不到一起,双方都烦透了。ily忍无可忍,无法正常生活,只好在出院一周后又搬入公司。公婆非常恼怒,都是为她好,怎么说走就走呢

    这是人家的房子,既然不能照顾,还不如回老家,给人家腾开呢。坐月子、带孩子不能在家里呆,跑公司住。咱走人就对了,老两口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了。

    emily再三说,搬开住只是保持各自的习惯,彼此能正常生活。对他们二老还是一样敬重,千万别离开,要不他们会挂念的,还得回去请他们回来。

    现在这样,既能经常看到,也不会每天在一起,这是最好了。

    张军解释了很久,才稳住父母。

    父母一再说,要留下也是他们出去住,怎么能让母子俩住在公司呢

    emily解释了半天,她喜欢去那里住,人多热闹,让她一天待在家里,谁也见不着,没个说话的,会闷坏的。到公司住,张军也能帮忙,同时她也能帮她维护客户。不用担心了,在那里住得很开心,有时间就抱着孩子回来。

    老两口实在是觉得过意不去,可是他们主意已决,只能这样了。之后他们每天过去帮忙洗衣服、打扫卫生。

    磕磕绊绊,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矛盾越来越大。

    孩子几个月的时候矛盾主要在饮食和卫生上,等孩子到两岁左右以后,矛盾更尖锐,已经触及到教育层面。

    就说最近发生的事情吧,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动手吃饭,emily希望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自己能吃,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吃呢每次吃得场面凄惨,衣服、桌子、地下简直一团糟,爷爷奶奶看不下,就开始唠叨,他们认为孩子还小,自己吃又慢又脏,大人喂一下,孩子能吃好,家里也清静很多。

    emily则不这样认为,每个人一开始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做不好,给他机会锻炼,他会变得越来越好,动手能力也会更好。

    就这个事情,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吵。ily说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他们暂时可以不过来帮忙,想过来就别插手教育。

    他们只好尽量避免过去,但天天给张军打电话,叮嘱他一定不要任由她瞎闹,别把孩子带坏了。

    有时emily在旁边听到了,很生气。他们的矛盾逐渐热化,张军夹在中间,用焦头烂额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矛盾无法缓解,老两口不放心,做不到不过去关心。ily很有主意,绝不可能屈服,孩子的教育多重要啊。

    张军本身也不善于人际关系,他是真不会处理。ily爸爸妈妈来住了一段时间,他们的关系才算是得到改善。

    美国父母来一天就了解到事实真相,当然支持女儿了,孩子是要锻炼动手能力,孩子从小就学会自立,学会爱家人。

    双方父母坐一起,张军做翻译,就这个问题聊了很久。ily这样做是对的。当然也理解张军父母的心情,做父母的都一样。

    经过协调,以后孩子就由孩子的父母管,咱们老人都不要插手。想孙子就过来看看,他们有空也经常回去看看老人。谁也不干涉谁,之间只有亲情、温暖和尊重。

    老两口终于开窍了,日子平静了,亲情更浓了。

    从此他们相敬如宾,和气一团。

    全剧终

    aa2705221

    vv4811041